在蘇州的工業園區有一家專業制造球閥產品的企業,他就是蘇州閥門業的新崛起的--蘇州工業園區思達德
閥門有限公司,在短短的8年多發展中,從零開始,腳踏實地地發展,增長速度之快,企業進步發展;而且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與時俱進,大膽開拓國際市場,閥門外銷市場越做越大,今年外銷形勢較為樂觀,預計今年產值再創新高,加上他們在鹽城民力閥門一塊,產銷形勢平穩上升,開辟了新的篇章,已成為我國閥門行業專業生產球閥的骨干企業之一。
不斷摸索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追溯思達德的創業成功經驗,也有的傳奇,近我們又專程去該公司采訪,從與公司董事長陳浩民交談中,了解了他們創業發展詳細過程,他說這幾年走的艱辛與曲折,公司創辦8年多時間,已從小到大,從一家以加工零部件外貿之路起步,到目前發展形成年產2億元的生產能力一家閥門外貿骨干企業。這位善于學習應變的企業業家對企業今后發展也充滿一片信心,他認為:雖企業發展中會遇到好多問題,但樹立信心,勇于戰勝困難,任何問題都能解決與克服的,自己一生認準了閥門,就得勇于往前走,在閥門專業路上再邁新的步伐,在智慧中再尋找新的思路,在銷售領域中再拓新的市場,通過今后的不斷努力,思達德的明天會更美好。
從我們與陳總交談中,他也是位不斷進展,永不滿足的人,他說從表面上思達德經過8年發展,路走的也相當廣闊,但由于內部管理跟不上,導致出現一些新的問題,也阻礙企業發展的進程,有時忽略一個問題,就會出現另一個問題,特別是近期各項增支因素增長,更導致員工在企業產生一種不穩定情緒;外部質量信譽度上升后,訂單量增幅較大,如何合理安排,確保按時按質交貨,這也是面臨的新問題。作為一個企業家長,肩上擔子不輕。需要企業領導隨機應變,適應企業和市場的新變化,通過內部的良好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執行,以致企業在風浪中仍能勇往直前發展進步。
他說:創業艱辛,走過的路可以用艱難與曲折來形容,外人看來目前已成為閥門業一家骨干企業,在陳總看來雖是企業成功了,但也總結不少經驗體會,隨著國際市場景氣恢復,使今年外貿形勢較好呈現出穩步攀升的趨勢,大氣候回升,外貿訂單處于飽和狀態,內部只能合理調度,滿足外貿的需求。預計今年外貿出口交貨額再度上升歷史較好水平,思達德在外貿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業績。
為了擴大生產能力,他們又在公司旁新征24畝,投資3000多萬元擴建1萬平方米的總裝車間,以此形成規模型閥門產品外銷基地。他說創業艱辛,但守業更難。因為一個公司做大后,隨之各方面的管理都要跟上去,由于近期原材料上升、員工工資提增、其他各項開支增長,對企業帶來許多不利因素,如何消化這些增支因素?擺在前面工作還有好多要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穩步健康發展。
大膽探索堅持做好外貿產品
蘇州思達德閥門公司走過了8年多歷程,但年年在健康發展,也是他們在市場經濟中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成功之路。在2001年開始了他們的創業生涯,白手起家,從零開始。當時起家時定位于高起點的閥門外銷產品上,并專業生產球閥產品;當初他們選擇在園區發展,就是借助園區大發展的環境,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創業時先在蘇州附近唯亭租賃簡陋廠房,經過3年多的打拼,有了資本積累,于2004年在蘇州工業園區購置32畝土地,投資1000多萬元資金,先后搞了一期基建工程項目,在2005年搬遷到園區的勝浦開發區內投入運行,2006年又投資擴建了二期工程,4000平方米新廠房在2005年建成投產,形成閥門金加工、裝配、檢測、出廠的一條龍生產體系。隨之前幾年又加大內部技改期項目投資力度,著重加強設備的投資,先后添置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精加工設備和一些關鍵的檢測設備等,完善內部的金加工設施,形成了規?;a格局,確保外貿專業化規模生產需求。
公司董事長陳浩民認為:如今企業有了良好業績,但他們并不滿足。他說:企業只有進才能有發展,不進則退,要抓住目前國際閥門市場趨增的良好機遇,利用現有的發展優勢,創新發展,加大科技創新的步伐,確保企業穩步攀升發展。盡管當今他們又加快了企業發展步伐,整合挖潛,調整產品結構,擴大現有生產能力。如今又在積累閥門質量、產銷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又規模專業生產閥門球閥的整機產品,形成了外貿產銷的一條龍體系,今年他們將上新的臺階,以全新的恣態投入到火熱的市場浪潮中,在閥門行業中再創新業績。
(來源:盛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