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寶森:我國液壓氣動密封件迎來投資高速增長期
——記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沙寶森會議講話
- 2011年12月31日 11:36
泵閥商務網 作者:佚名 瀏覽次數:4643
內容摘要:10月下旬,在工程機械液壓件協同工作平臺籌備機構成立會上,沙寶森,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說,我國液壓件長期以來被國外制造商控制,而國內過去對此重視不夠。國家出臺的振興規劃提到要實現主機與配套同期發展,給了業界以極大的信心。他認為“行業新的發展機遇就在眼前。”
鎖喉之痛
“我們出口的是血汗,進口的是眼淚!”
“做這一行很難轟轟烈烈,更多的是在寂寞中堅守。”
沙寶森曾經說過這兩句話,記者現在回味起來仍頗有感觸。確實,近幾年來,我們在報道機械子行業的整體狀況時,發現很多人都習慣用“大而不強”來形容行業的現狀。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現在業界已經有了共識:在于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和裝備制造業基礎薄弱。
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外媒也稱贊說中國是世界裝備制造業的奇跡。但現在行業人士也在反思,我們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自己究竟得到了多少實惠?
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前幾年曾有機構做過調研,說是工程機械行業利潤的70%給了進口零部件。
且不論這一數據是否完全,但至少說明了一點,那就是進口零部件占據了工程機械整機成本的比重不容忽視。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這些關鍵部件的及時供應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產銷。換句話說,企業或者行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受制于人。
沙寶森介紹說,在工程機械液壓件、發動機、電控系統這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液壓件是卡在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喉嚨里為尖利的一根魚刺。我國制造的十幾萬臺挖掘機近一半零部件依賴進口,而國產設備因關鍵零部件技術薄弱,與世界知名品牌同臺競技時明顯處于下風。因此,在工程機械領域,有“得鑄造者得液壓,得液壓者得天下”的說法。
實際上,除工程機械行業外,我們整個機械行業或多或少在關鍵部件上都有一種被“卡脖子”的挫敗感。比如高鐵設備用軸承絕大部分仍依賴進口;汽車、工程機械、煤機和大型農機等的齒輪傳動裝置也大量進口,且進出口逆差逐年加大;在模具領域,制造業急需的精密、復雜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轎車覆蓋件模具,電子接插件等電子產品模具等,仍大量依靠進口。
眾所周知,軸承、齒輪、模具、液壓件、氣動元件、密封件、緊固件等都屬于機械基礎零部件,是裝備制造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關鍵基礎零部件的質量、性能、可靠性等因素,也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水平、質量和可靠性,是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關鍵。從某種程度來說,當前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的發展水平顯然已成為制約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合力破局
在記者看來,關鍵基礎件依賴進口折射出我國基礎技術的落后,而這也成為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難以開拓市場、打造知名品牌的根本原因之一。
沙寶森介紹說,過去重主機輕配套的觀念使得基礎件跟不上主機的發展步伐,但在“十二五”規劃中,強化基礎戰略已成為機械工業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要求主機和配套同步發展。
“應該說,液氣密行業新的發展機遇就在眼前。而《基礎零部件專項實施方案》的推出更讓行業充滿了期待,不僅僅是政策、資金、項目,更需要切實的‘名份’、觀念的轉變及實實在在的舉措。”
沙寶森告訴記者,目前在液氣密領域的投資劇增,不小于300億元,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下達項目的投資也在百億元以上。他認為液壓件發展過去量的積累不夠,但相信未來在各界的關注和熱情參與下,工程機械液壓件勢必會加速量變到質變的進程。
但由于液氣密行業中企業多屬中小企業,家族企業比重大,資金、技術力量有限,管理相對落后。企業都忙于在產品的中低端市場上廝殺,產品同質化、難以拉開檔次,因此往往會陷入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企業之間越搞價格戰產品越便宜,越便宜利潤越低,收益越少越缺乏進軍市場的能力。
“如何走出這個怪圈,唯有通過聯合重組。”沙寶森的觀點是,無論聯合也好,并購也罷,總之要實現重組。因為流體傳動產品無論是液壓、氣動還是密封都屬于基礎件,具有量大、面廣、品種多、成套性強的特點,依靠單一一個企業肯定行不通,世界上也沒有這種先例。
譬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博世力士樂、派克、伊頓這些行業巨頭都是大的集團,下轄很多工廠,每個工廠實行專業化生產。像流體傳動產業這種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有規模才能有效益,因此走聯合重組之路是必然也是順應行業發展的需要。
但真正實行跨地區、跨部門甚至跨行業的重組并不容易。因為液氣密行業長期以來對外開放對內封閉,傳統的“諸侯經濟”、“地方割據”局面已經形成。反之跨國公司通過在國內實施并購戰略特別是對行業骨干龍頭企業的并購,能快地獲得市場控制權、技術發展權。
那么在這種境況下產品如何實現之路?現在看來,政府方面不僅有了政策扶持,如果《基礎零部件專項實施方案》正式實施,立項資金也有了保障。因此重點就落在了主機廠和基礎件制造企業這雙方上。
在沙寶森看來,主機廠要把基礎件的問題當作自身的問題。當前,主機企業在生產上受到國外基礎件企業的諸多限制,和國內基礎件企業攜手共進既是對我國基礎件產業的支持同時也有益于自身的發展。
對于目前的主機廠構思自己上液壓件項目或“包養”液壓件生產企業的形式,沙寶森表示不推薦這種方案。他認為,首先這會造成重復投資、資源浪費,其次液壓件屬于資金密集、技術密集、成套性強的產品,規模生產才能有效益,短期內不可能建設得好。因此兩者應結成戰略聯盟,而不是依附、附屬關系。
而對基礎件企業而言,基礎件是為主機配套的,是基于主機平臺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基礎件企業要參與主機產品開發過程,全面了解主機的技術發展要求和工藝要求。
如果主機企業對國產基礎件積極支持,對新產品的壽命試驗提供時間、機器和場地。這樣形成戰略同盟的關系,才能使得雙方互利互惠,攜手前進。
沙寶森說:“由于各種原因,行業內原有的共性應用技術資源幾乎消失殆盡。而國外制造商正在以各種方式竭力維護原有的市場秩序和格局。在這種環境下,沒有使命感、責任感、定力和創新精神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他告訴記者,中國流體傳動產業要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無疑會面對許多坎坷、艱難。但他有一個信念: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也未必難。
(來源:中國泵閥商務網整合)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閥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 郵箱:1019304633@qq.com。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泵閥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泵閥商務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